曲靖找工作 温馨提示
“我的工作多,时间少,哪里还有时间学习?”
“我只是挤不出时间来读书、健身而已……”
可有的人比你还要忙碌,却能在同样的零散时间里比你多掌握一倍的内容。
你不是没时间,你只是没效率。
关于高效学习,本人在过去一年的时间有些经历和心得。
2015年,新开了一家公司,前期就两个人,要处理的事情千丝万缕。同时因为人情关系,还担任另一家上市公司顾问,差不多10个月的时间里,工作量相当于正常人的3倍,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,但很少在凌晨1点前睡觉。
但就在这10个月的时间里,除了处理好两份工作之外,我写完了自己的新书并且出版,并且完成了一份差不多10万字内部资料的80%工作量。
因为工作需要,还零基础开始自学了前端知识,熟悉了bootstrap框架,完成了公司两个网站的大部分前端工作(当然水平肯定一般),并且从零开始自学python,目前已经能用它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。
这样的经历对大牛来说可能不算什么,但对两年前的本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。
这个转变过程不展开,下面是个人感悟出来的一些心得。
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,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拆解为4个方面:
1、动机:你为什么要长时间高效学习?
2、身体:你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身体机能去支撑。
3、方法:如何长时间?如何高效?
4、反馈:给你的学习增加一些反馈机制。
动机
在开始之前,你必须问自己:为什么要长时间高效学习?并且找到真正能够说服自己的答案。
有太多人喜欢一开始就给自己的行动找一个宏大的动机,比如“我要做更优秀的自己”又或者“我不想平凡地度过一生”,诸如此类。
个人认为,这种抽象的动机,是很难真正让一个人长时间坚持学习的。最重要的是,这种动机很难找到好的评判标准和反馈机制:做更优秀的自己,到底怎样算更优秀呢?看完一本书,若有所得,算更优秀吗?学会Excel的一个新技巧,算更优秀了吗?
假若是这种动机,你发现一旦开始之后,就是一个完全看不到目的地,也得不到反馈的漫漫长路。而这种毫无评判标准和反馈的动机是很难持久的。很快你就会沮丧地放弃。
还有一种情况,我们之所以要高效学习,是“被逼”的。比如很多人喜欢在deadline前几天开始拼命,又比如很多学生在考试前一周开始刷夜,都属于这种情况。
但是如果没解决好动机问题,在压力之下拼命会让你很容易感到疲惫。可能1个星期,2个星期还可以,再长久不行了。这种情况,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短时间爆发后更加猛烈地放纵自己。
我们要的不是1天,1个星期的长时间学习,而是希望能让自己具有大阶段范围内“长时间高效学习”的能力,这种能力,如果你找不到内心真正认可,真正能打动你的动机是很难的。
个人认为,好的学习动机应该是:具体化、长短结合、并且和自身需求相结合的。
具体化:
不要再用无法衡量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动机,而是让它具体化。和“做更优秀的自己”相比,“我要跳槽到Google去工作”就是具体化的动机和目标。
动机具体化了,我们才能找到评判的标准,给自己建立反馈机制(这点在后面会详细说),同时我们也更容易把动机分解,具体点说就是根据大小进行分解,根据周期长短进行分解。
比如“我要跳槽到Google去工作”,大体可以分解成下面的样子:
a、了解Goolge的岗位需求,以及自己想要应聘岗位的详细要求
b、学习xxx语言和xxx技术,使自己打到Google的招聘要求
c、认识xxx朋友,给自己争取内推机会
d、……
如果再详细一些,上面每个子项还可以继续拆分。
具体化之后最大的好处是:你非常明白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,你应该做什么事情,以及这些事情你进展到什么阶段了。“长时间高效学习”是个没有终点的“无限”过程,具体化动机相当于给这个过程设定方向,埋下路标,让我们不会迷路,能够坚持走下去。
长短结合:
上面说到了动机(或者说目标)的拆分,我们应该将整体目标拆分成不同的大小目标,根据完成目标的时间周期以及难度,设定长期目标、中期目标、短期目标。
就我个人而言,有段时间每天除工作外保持最少5个小时的高效学习,当时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整体目标是:我一定要在2015年出版一本自己的书。
因为出版社已经确定了我的选题(也就是说只要书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好,书是肯定可以出版的),我便根据这个整体目标给自己确定了不同的周期目标。
6个月周期:完成新书第一稿的写作
第1个月:准备期
第一周:基础资料搜集整理
第二周:确定新书整体框架结构
第三周:与出版社/业内专家沟通,整理反馈意见
第四周:确定新书整体框架结构
第2个月:完成章节1-2初稿的写作
第1周:完成章节1初稿写作
第2-4周:完成章节2初稿写作
……
实际的目标设定表会比这个更详细一些,限于篇幅不再展开。
做完目标长短结合的分解之后,每个星期,每一天我都很清楚自己要学习哪些东西,并且完成之后会有很确定的反馈。进入到这个节奏之后,坚持5小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: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,回来的时候总觉得比去的时候快一点。其实路程是一样的,时间也差不多,唯一的区别就是回来的时候我们知道“目的地”在哪里。未知让人恐惧和放弃,但一旦我们知道自己要做到哪一步,就会轻松很多。
和自身需求结合
和自身需求结合,是说动机最好和你最想要的、最需要的东西结合起来。
很多人将自己难以坚持归因为“自控力不够,意志力不够”。这个结论既对,又不对。每个人的意志力千差万别,意志力足够强的人确实更容易进入到“长时间高效学习“的状态,但其实大部分人意志力都是一般的,可同样很多人也能做到同样的事情。
如果认为意志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,那就会变成另外一个问题了。并且提高意志力,应该是更复杂的一个问题,需要更漫长的时间。
就事论事,我们要解决的是:平凡人如何做到?一个推荐的方法就是和自身需求相结合。
“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”是一个动机,但这个动机不够。“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,然后去xx公司工作”就和需求结合了。
“每个月阅读一本书”是一个动机,同样是不够的。“每个月阅读一本书,然后发书评到豆瓣和朋友圈去接受敬仰的目光”就和需求结合了。
要想清楚,你想要什么呢?什么是最吸引你的?
面子、金钱、地位、朋友关系、夫妻关系,这些都是很好的结合点。
可能有朋友会说这样是不是太功利了?学习不是为自己变得更好吗?
让自己更好是总的目标,或者说是结果。而且,让自己更好是个没有止境的过程,大部分时候看起来太过遥远。对普通人来说,让自己坚持下去更需要的是近在眼前的东西。
两者并不矛盾。可能你就是为了钱去学习的,但学习之后并不妨碍你同时也变得更好。
有时候我们的动机太高大上了,反而缺乏一些接地气的东西。
身体
很多时候,阻碍我们坚持下去的不是我们的意志力,而是我们的身体。
一学习就犯困,看书2个小时就头痛,天天下班后就没有精神不想学习,很有可能是你的身体已经非常疲惫了,大脑给你发出了“休息”的指令。
这时候硬逼着自己去学习,效果肯定不会好,而且对身体的伤害也非常大。
身体素质差,影响的不只是你的精力,还会影响你的心情。压抑、郁闷、抑郁、沮丧,很多负面的情绪让我们根本无法进入学习的状态,而这些负面状态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缺乏锻炼导致的。
我是在工作最为繁忙,休息时间最少的那个阶段开始启动晨练计划的。每天再困也好,7点左右准时起床,然后到家里附近的体育场去跑步。不多,跑3-5公里,出一身酣畅淋漓的大汗,然后散步回家。洗澡,吃早餐,上班。